
英国宜家的圣诞节广告,居然是一首毒舌rap!
2019-11-13
中国传媒大学2020新版宣传片
2019-11-13此前备受舆论关注的《五维记忆》与《哪吒之魔童降世》著作权之争,近日闹上了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11月11日宣布受理此案。
原告中影华腾(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认为,《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人物形象设计、故事情节和制作元素等方面与其作品《五维记忆》有大量相同或相似之处,侵犯其改编权、复制权和发行权。
原告并称,在发布相关声明后,其主创遭遇网络暴力及名誉侵权行为。故请求判令《哪吒》编剧导演及出品方立即停止侵权、刊登声明以消除影响、连带赔偿经济损失5000万元并承担合理费用100万元。
随后,中影华腾喊话饺子要求对剧本,一时间哪吒涉嫌抄袭的传闻甚嚣尘上。那么,《哪吒》到底是否抄袭呢?今天,雅叔借助网络情报给大家分析分析。
根据开源网络查实,《五维记忆》创意秀的创作完成时间是在2017年12月20日,也就是说在此之前,除了作品相关工作及演出人员以外,没有任何其他人观看过这部作品。而《哪吒》的官方信息显示:出品时间为2016年,拍摄时间为2015-2019年。
这个所谓的出品时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官方定义,从字面上解释就是一个作品正式出产的时间点,但《哪吒》的完成时间显然不是2016年,所以这里的2016年究竟是个什么时间点呢?
此时,雅叔找到一篇「每经影视」对导演饺子的采访,采访中明确提到2015年以前《哪吒》已经开始筹备,且2015年已经有了初稿并开始“死磕”剧本,而这个打磨时间花了一年。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个出品时间指的是《哪吒》剧本确定的时间。也就是说《哪吒》的剧本早在2016年就已经确定完成,而这个2018年才正式公演的《五维记忆》又怎么会“被抄袭”呢?
石璟箜篌声称哪吒的里用了“阴阳”的概念,而阴阳的概念是他们先展现的,所以同样用了阴阳元素的哪吒抄袭……
太极阴阳的概念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被提及,且在中国各大神话传说中皆有体现,可以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而哪吒作为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和东海三太子敖丙的故事更是在《封神榜》就已有记录,哪吒的火属性和敖丙的水属性也恰好符合阴阳的对立平衡关系。拿“阴阳”来说抄袭简直是过于自以为是了。
石璟箜篌在微博控诉《哪吒》抄袭主要针对两方面的内容:宣传海报及其中五幕动画效果呈现:
先不论这其中的相似度,事实上要用一部动画片和一部真人舞台剧作品进行比较,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在我们下定义之前,我们需要来看看另外一组对比:
(左:你的名字 中:五维记忆 右:阿凡达)
按照石璟箜篌提出的抄袭逻辑,《五维记忆》的宣传海报不仅在布局和配色上涉嫌抄袭《阿凡达》和《你的名字》,在应用元素上更是涉嫌抄袭《功夫熊猫》、《疯狂动物成》、《狮子王》……等一系列电影。
在画面上,五维记忆的画面更是被《太阳系旅行》的创作者实锤抄袭:
(太阳系旅行创作者发文)(上:五维记忆 下:哪吒)(太阳系旅行)
而他们指责《哪吒》抄袭的场景更是与《火影忍者》、《七龙珠》等多部动漫相似。 至此,《五维记忆》这出“哪吒抄袭”梗明显已经一锤定音,不仅碰了瓷,还把自己碰出了bug。
一部从来没有听说过的“野鸡”表演,和一家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无名公司,状告一部43亿票房的爆款电影抄袭,不禁让人想起一个词——碰瓷。
毕竟《哪吒》上映近一个月,在这个时候跳出来说它抄袭,时间点确实很奇怪。
据网上消息,Memory5D+《五维记忆》是一部“集合了中国27项非遗艺术的创意大秀”,2017年应邀在美国百年艺术殿堂帕萨迪纳剧院进行首演。2018年1月,《五维记忆》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上演五场,后应各界呼声于6月再次上演全新升级版。
然而,除了通稿,并没有在网上找到其他关于《五维记忆》的新闻和评价,豆瓣舞台剧上也没有词条。
再看中影华腾。其官方微博自今年1月16号之后就没有再发过微博,点赞也止步于2018年12月21日。直到8月15日,中影华腾在没有任何活动或演出的情况下,突然连发四条宣传文案。
影视抄袭一事向来不容易断定,尤其是分清改编、借鉴、致敬和抄袭的界限。 改编、借鉴和致敬,都是以正确方式呈现出来的相似剧情,不会在版权问题上被诟病。《动物世界》改编自日本漫画家福本伸行的漫画《赌博默示录》;《我不是药神》取材于真实故事,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一步之遥》致敬《教父》。 就《哪吒之魔童降世》而言,也多处致敬了经典国产美术片《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 另一方面,国产电影依旧在和“抄袭”作斗争。近年来,稍有水花的国产电影,很多都陷入过抄袭的风波。沈腾的成名作《夏洛特烦恼》被曝抄袭美国影片《时光倒转未嫁时》,《唐人街探案2》抄袭香港电影《双瞳》,《美人鱼》经典的警察局桥段和《海贼王》里的片段相似度极高,更不用说《爵迹》《汽车人总动员》《记忆碎片》等公认的抄袭电影。 《哪吒》也不是第一部在火了之后被“碰瓷”抄袭的影视作品。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在2017年播出大热后,在2018年5月被作家李霞指控抄袭了她的小说《生死捍卫》,李霞因此将编剧周梅森告上法院。法院最后判决抄袭不成立,李霞败诉。
《西虹市首富》曾被质疑抄袭《布鲁斯特的百万横财》,后证实已经和环球影业达成了改编的协议。
抄袭固然不可取,但抵制抄袭的本意,是尊重每一位创作者的灵感和心血,同时鼓励国产电影产出更优秀的原创作品。而不是借其他作品的热度,为自己造声势。
有意思的是,电影官博在发了43亿票房的贺图,主题就是盗摄,极有可能在暗指中影华腾。
《哪吒》是否真的抄袭,有待专业人士和法律专家来判定。但强行给大热电影戴“抄袭”的帽子,最后被反扒自己抄袭的实锤,中影华腾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与其花心思设局,不如把这个时间用来打磨作品。
我命由我,不由蹭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