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健康管理机构宣传片
2019-12-15手机摄影的正确打开方式
2019-12-17一片叶子有一亿种观察方式,它就会有一亿种的样子。世界是什么样的取决于我们如何看见它的。每个人眼中的都可以有无数平行世界,每一个人都有一亿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当我们知道了这些就不会妄自评价自己或评价别人了。所以摄影师可能会更懂得评判的慎重,或应该懂某一种评判生来自带的狭隘性。
我好久没有整理自己最近的手机摄影了。除了分享有趣的照片,我也分享如何拍出来的,图片背后的对话和故事以及手机拍摄的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觉得摄影非常神奇,当我拿着相机对准要拍摄的对象时,其实是走进了镜头里的人物,走进了景中景里。如果把我现在置身的环境比作梦,那镜头里的景就是梦中 梦,是不是非常奇妙。
当我镜头对准这位小吃店老板正在做的烤面皮时,他有点紧张的问我你为啥拍这个,带着笑,我说我就喜欢手机拍啊,我拍完还可以发朋友圈,说不定还可以给你宣传下呢。他笑了笑。这是临顿路一家烤面皮小吃店。
一次不经意的手机摄影,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沉默,产生了一段对话。其实这样几句不经意的对话,也许就可以让一个内心十分孤寂的人感受到人间烟火。这就是手机摄影有意思的地方,它不像相机这么庄重,它平易近人,让人不会有很强的防范心理。
挂满彩色灯笼的日料店一下子就吸引住我了,我感受到是一种日式文化的祥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日料充满了温情文艺的感觉,你看海报贴的竟然是深夜食堂,让人感觉这家店老板是有关怀情怀的。真很像日本电影里的深夜食堂,那里面坐着的人会不会也像电影里一样充满不同的悲伤。
我首先是被灯笼吸引的,我这个人总是被光亮吸引。我静静的观察了店里穿绿衣服女士几分钟,她一直站在那里不动,完全不像别的店老板眼神瞟着门外。在一条嘈杂的街道里挂起两只灯笼,这是她内心的情调。
拍摄方法:手机拍照也可以拍出大相机的感觉,相机也好手机也好,摄影思维都是相同的。对于取景,我只记住四个字:横平竖直。这是我从百度上看的一些教程并且平时注意在朋友圈观察一些摄影师拍摄的作品,加以揣摩和学习。凡是遇到墙、门框,边缘一定和相机上下水平线对齐,即便没有对齐,后期也可以编辑图片、剪平。这张图我是调整过角度的
一个少年穿着一件汉服,低着头站在街上很是抢眼,但周围人并未驻足看他。他还戴着一个瓜皮小帽,舒服的浅蓝色,宽大的袖口,让人感受到汉文化的优雅。
我的总结是人物拍摄在于抓怕,而不故意摆动作。只要一瞬间的抓怕才是真实的,任何摆拍都显得对生活不够真诚。像闹市,车水马龙,人流多的地方,都很适合随机抓拍。
越保持人物自然的状态越松弛,镜头里的人松弛也同时带给观赏者松弛的感觉,我觉得可能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吧。当我们身处一个环境时,丝毫不觉得它又什么艺术,一旦我们把它搬到镜头里、摄像机里,它就真的成了艺术,变得无比的温暖。
这个小男孩是我的小侄子,我们一起坐小火车的时候我抓拍的,不过是很久之前的,我拿来放在这里。
平时买菜、闲逛时拍摄为细小的生活缝隙里增添了很多乐趣。
拍成的照片带着温度一样的东西,生活也就有了艺术的滋养。
这种紫色的光我觉很暧昧。肉仿佛变得妩媚了,精贵了。
菜店老板盯着我手机看,问我为啥拍照。我给他说我习惯用手机拍照,你看我把你的肉拍的多好看。还碰巧幽默了一下,他哈哈大笑说:这不是我的肉。我也被逗乐了,一个照片就这么带来一个小幽默。
这是我下班路上拍的光影。当车辆从两边飞驰,这里光影就像放电影一样快速地变换形状。
这张照片我觉得很有寓意,一张内有四层景。画框里的画、以及它反射出来的掷铁饼的大卫,还有窗帘餐厅,还有我的身影,我和塑像大卫在室内,窗帘是马路对面的一家餐厅。我觉得十分有趣。
这是之前拍的一张安徽祠堂顶部照片,让人想到故宫,密集的雕刻纹路,交错的梁木,方形的天窗让人感觉很美。
当时觉得这个楼梯和小洋楼很美。
这是用手机调出来的黑白效果,是一家餐厅的外面。黑白效果很有感觉,好像一下子穿越到1930年的上海。
苏州的双塔。我想留白给天空。在夜色里,它看上去更孤独更肃穆。
近距离观察青苔,是这么茂密柔软。那一刻我对渺小细微的它有了无限接近的冲动。我想象它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就尽量放大去拍。
这是一个杭州千岛湖的水边,我总感觉它很像地图上五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当时有了感觉之后就顺手拍了,而且对这个照片念念不完,本来从手机中已经删除,后来找出来的。
最近动态:
最近的手机摄影
纯素日记
般若阅读札记:《挪威的森林》纯粹之爱
般若阅读札记:《圆觉经》因有爱欲,所以轮回
般若阅读札记《诗经》:二千年前他唱起那支情歌
般若简介:
网络作家,写作者。
目前在学吉他,玩手机摄影。
喜欢徒步,跑步,文学。
阅读写作推广人。
般若cola的微信:colastar521
订阅般若的公众号
新浪微博:般若cola
简书:般若cola